-----記蕭山商業城管委會主任蔣建云
披上一身戎裝,告別綠柳花紅,涂上一臉迷彩,踏上一條崢嶸,砸碎了柔弱,肩起悲傷與光榮……歌詞里那段柔情歲月,留與誰訴說?
蔣建云,曾經是一名軍人,沒錯,22年的歲月磨礪了他堅韌的毅力與倔強的性格。如今,脫下戎裝的他,依舊對自己嚴格要求。
記得曾有媒體如此形容他:這是一個純粹的完美主義者。或又換言之,他對人對事都苛求極致。 極致是一種境界,你與他交談,時常能從其言語中體悟一二。然而,這種體悟又是非常正面的。 譬如,一股與生俱來的沖動,將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與己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上面,努力去改善它們,盡量使其完美,樂此不疲。
蔣建云將這種勁頭用在了對蕭山商業城的轉型提升上。自2007年擔任蕭山商業城管理委員會主任、書記開始,他便踏上了一條追求極致的征程。
都說人生因夢想而厚重,蔣建云的夢在這片天地通過汗水與心血堆疊,打造完美主義者心中的理想國。
臨危受命抒壯志
1992年,錢塘江畔崛起了一個繁榮的市場,造就了一座充滿商業氣息的專業市場——蕭山商業城。
誰也不曾想到,蕭山城東,這塊沉寂荒蕪的洼地,如今已成為欣欣向榮的投資熱土,經商淘金的聚寶盆。
蔣建云告訴筆者,他到蕭山商業城已有7年。聊天過程中,你能感受蔣建云對工作充滿激情,思維也相當活躍,時常有新想法從他腦子里冒出來。
身邊的同仁對其的評價是:做一行就愛一行,愛一行便專一行,不讓自己留有半點遺憾。在部隊22年,留得一身凌然正氣,再加上性格里的那點倔脾氣,讓人想起一位安靜的夢想家、奶酪蛋糕工廠的CEO大衛?歐弗頓——完美主義者的典型代表。
事實上,2000年,從部隊轉業的蔣建云本可“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但一想到今后“一杯茶、一張報紙”的生活常態,內心很是不安。
那年,蔣建云正好40歲,從部隊副政委崗位轉業到杭州市蕭山區貿易局做副調研員(后改任局黨委委員)。“如果60歲退休,我還有20年的時間去工作。”蔣建云覺得如果把這20年都荒廢在“茶水”間,將是對自己極大的浪費。
于是,不安于安逸現狀的蔣建云向局長說出了這個想法,“請求到一線做具體工作,不要把自己當作副處級干部。”就這樣,他到了杭州蕭山新世紀市場園區開發管委會,從征地拆遷開始,到工程建設,招商隆市,成為開發園區的副主任、總經理,再到區市場建設管理辦公室任副主任、委員、機關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7年。
懷抱完美主義理想,蔣建云自彼時踏上的就是一條看似繁花似錦,實則挑戰重重的冒險之旅。 2007年,蔣建云調任蕭山商業城,可謂臨危受命。由于建造年代的久遠,商業城老舊的硬件設施,成了發展的阻礙。獨有的“大市場、小社會”的模式,也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2007年之前,蕭山商業城每年都要發生十幾起大大小小的火災,安全隱患令人擔憂。臟亂差的狀況也尤為嚴重,那時商業城的交通十分擁堵,‘出租車都不愿意載客來’。”一位經營戶回憶說。
“兩頭冒尖”是蔣建云對蕭山商業城的高度概括。“盡管目前市場的成交額依舊很高,仍然供銷兩旺,但市場因年代久遠在硬件方面的‘先天不足’,隨著時光的流逝,已越來越成為制約市場發展的一個瓶頸。”他告訴筆者。
蕭山商業城的現狀讓他意識到提升改造勢在必行,但改造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自蔣建云接管蕭山商業城后,對別的地區的市場進行學習調研。幾年來他幾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機關部門,他笑言自己對事業的執著勁,像極了祥林嫂,逢人便說:“商業城必須改造提升,走轉型升級之路!”。
理想國度在心中
為了打造心中的“理想國”,蔣建云做了很多工作,譬如對現實問題的深刻剖析,對未來藍圖的大膽描繪。“老舊式市場、傳統式市場與產權式市場,是蕭山商業城現狀的最好濃縮,要改變現狀,就必須從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上下苦功夫、深功夫。”
在不進則退的變革時代,蔣建云和大家做了不少努力。2007、2008年,蔣建云帶領他的團隊重點搞整治,以環境優化為主。2009年開始謀劃長遠發展,圍繞“解難題破瓶頸,保安全促暢通,擴消費保增長,打品牌謀發展”的思路開展工作。
蔣建云的耕耘之路,走得并不輕松。
“蕭山商業城位于鬧市區,又是一個老市場,始終面臨著管理難、難管理的問題,尤其是交通‘兩難’和消防安全管理難等問題突出。”蔣建云說。
蔣建云每年都會尋找一個主題,循序漸進地對商業城進行整改,打造良好的購物環境。2008年,首先開始整治廣告,改變了原先臟亂差的格局。與此同時,面對交通的“兩難”問題,他創新管理舉措,采取經濟杠桿調節和責任承包等方式,要求管理者多與經營戶溝通,讓他們把車停放在周邊地段,將商城中路的停車位讓給消費者,一下子增加了好幾百個停車位,緩解了交通難題。 然而,更為危險的消防隱患問題擺在了蔣建云的面前,市場一旦發生火災,將對經營者及消費者的人身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為此,他夜不能寐,下定決心對消防安全設施進行整治,掐滅這根“導火線”。
2007年以后,蔣建云經過實踐摸索,總結出一套“先天不足后天補、硬件不足軟件補、設施不足管理補”的市場管理理念,作為一種企業文化,入腦入心,轉化為全體管理者的行動指南。
這些年來,蔣建云帶領自己的團隊通過開展消防安全演練,加強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和對消防隱患的專項治理,并投入資金加大消防設施改造,增加消防設施配備,進一步增強了商業城消防防控能力,使蕭山商業城火災逐年減少,到了2011年就已經降為零火災了。
蔣建云說:“這幾年,蕭山商業城消防隊堅持天天操練,每個晝夜對市場存在的隱患進行一戶一戶排查,發現苗頭,及時根除;雖然蕭山商業城零火災,但對外出警每年都會有一百多次。”
“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因此,消防安全工作是市場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每次例會中蔣主任必提的內容。”蕭山商業城管委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盡管交通和消防安全情況變得越來越好,但只有緩解、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老舊”蕭山商業城欲脫胎換骨前路漫漫。蔣建云告訴記者,“多年來,為謀劃轉型升級、提升發展之路絞盡腦汁、反復論證,探索一套上下都可接受的方案。目前比較可行的設想是---‘拆一塊,建一塊,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滾動提升’。而為了提升改造的順利進行,蕭山商業城將結合杭州火車南站擴容建設和城中村改造,逐步打造與鐵路南站樞紐相配套的商娛一體化新型商業業態,將購物與娛樂相融合。”同時,還與新農都等相關市場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在蕭山市場成交額超千億的目標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像他這樣真正做到把單位當成家的不多。”蕭山商業城管委會工會主席潘建民感慨地說,“難得見過蔣主任主動休息的時候,即便是雙休日也常會見他待在辦公室處理公務。”
“有時半夜睡覺時突然有了個新的想法,就會起身記在本子上,以免自己忘記。”家人對此也早已習以為常。這就是他認真工作和強烈責任心的寫照。
蔣建云的辦公桌前有塊小牌子,上面寫著“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他說,憑著黨性、憑著良心工作,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
柏拉圖的《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蔣建云的“理想國”不僅在語言中,更在切切實實的行動中。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