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 誠信經營 走品牌發展之路 -----記蕭山商業城家紡經營大戶馮關榮的創業故事
他生于上世紀50年代,經過多年經商沉淀,沉著冷靜,膽大心細。對商機嗅覺敏銳,抓住機會就決不放棄;也渴望得到社會承認,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
他是老一代創業成功典范,也是蕭山商業城第一代經營戶,更是改革開放初期踏著改革浪潮第一批富裕起來的創業者。
自主創業 始于實干
馮關榮是土生土長的蕭山本地人,他的老家現在叫做杭州大江東。1957年出生的馮關榮家里有8個兄妹,他排行老二。小時候,早早懂事的他體會到父母拉扯他們8個孩子長大的艱辛,從小就表現得特別自強自立。
27歲那年,馮關榮開始了自己的生意路。一開始,是在街邊擺地攤,賣些別的地方進過來的襪子、鞋子,靠著差價補貼家用。別看小本生意,卻也實實在在為家里父母分擔了很多經濟壓力。一面是年輕的他積累著自己的生意經驗,一方面是獲得成交后內心的巨大滿足。
期間,為了盡快精通生意,他拼命地學習、請教、積累,常常工作到深夜,連續工作12個小時以上。當時,在外人看似少語、靦腆的馮關榮,其實內里卻有著一顆異常果敢、堅定而激情奔放的心。他在采訪中回憶道,“其實自己從小就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暗暗樹下了目標。”
在馮關榮的努力和當地工商部門的指導下,半年后,他領到了當時由蕭山縣政府義盛工商所頒發的當地第一本營業執照。當時的環境正值改革開放初期,膽大心細的馮關榮在國家政策的鞭策和自身的奮進之下,成為了當時改革開放下海經商喝頭口水的第一批人群。也就是在那幾年,他積累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此后,馮關榮的小地毯正式升級為夫妻店,也從市心路大操場一帶搬遷到蕭山城廂西河路,開始了正規經營之路。如今,談到當時的開店情形,馮關榮依然記憶猶新,他說,“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們新店開業時的情景,掛好營業執照的第二天,就有一個大單,賣了5件襯衫,賺了6元。”在1982年時,其實對比當時的物價消費,一碗片兒川5毛8分,可想而知,當時的6元利潤確實是大單了。這一次,也讓馮關榮認識到正規經營的重要性。
修煉內功 走品牌代理之路
此后,馮關榮的生意經之路也經歷了幾個階段:1985-1986年,在城廂繡衣坊聯合商場下經營;1987年-1991年,在蕭山崇化小商品市場;直至1992年,蕭山商業城盛大開業,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馮關榮看好了商業城的地理位置及經商環境,毅然進行了搬遷,這一次搬遷,也是他最后一次的搬遷。
談到蕭山商業城,馮關榮的話匣子也好像一下子打開了,他喜形于色。他告訴記者,“商業城管委會給了他許多的幫助,對他而言十分重要。比如早幾年,為了加大商城宣傳,商業城投資興建了天橋,這也為我后來的百家匯廣場提供了生意上的便利。再比如在平時指導經營許可、品牌提升的過程中,也對我進行了指導教育,讓我開始認識到要擴大提升生意只有走品牌之路。”
2000年初,馮關榮正式走上了品牌代理之路,也成為了他生意飛躍的重要節點。據記者了解,經過努力,他先后代理了紫羅蘭、夢天資、嘉加夢、翔宇等國內知名品牌的蕭山代理,也成為了當時商業城中小有名氣的商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了所有行業,家紡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約。為了尋求出路得到更大發展,馮關榮開始思考實體場地問題,將目標轉向了商城一處1000平米的廣場。經過考察、醞釀及資金籌備,2010年,馮關榮斥資買下整個廣場,取名百家匯。至此,他將所有代理品牌間隔為不同門店,整個廣場緊密相連又互不相同。并致力于提供高質量、高品質的家紡,滿足中高端人群需求。百家匯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何況還是注明商標呢。
穩扎穩打 誠心制勝
如今,經過二十年發展,百家匯廣場已經成為了馮關榮創業成功的見證:年銷售額達500萬元,年增長幅度在10%-15%。產品以搬家及婚慶零售消費者為客戶,遍布浙江。先后獲得杭州市消費者信得過單位、蕭山商業城多年誠信經營戶、蕭山個私協會會長單位、杭州蕭山區域經濟合作發展促進會會長單位等榮譽稱號。
談到經營生意之道,馮關榮提到了誠心二字,“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他說,“生意人和企業家有一定的區別,企業家需要腳踏實地,要有誠心的精神。修煉到一定境界,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智慧,同時,也需要我們在創造、創業,開拓、創新中做到一切以誠心為前提。”
馮關榮打了一個很簡單的事例,有一次,一位客戶買了個床上禮盒套件,不到一天就來調換,還稱他的東西不好。馮關榮二話沒說,直接讓他自己選另外的款式,后來客戶滿意而歸。有店員不理解,問馮關榮,為什么不問原因就給調換,他這樣說,“客戶信任我們,才會來找我們,一旦遇到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誠心對人,即便我們沒錯。”果然這次后,這個客戶成為了馮關榮的大客戶,為他帶來了很多大單。
馮關榮的一個簡單比方,好似說出了一個他的生意經。
杭州蕭山商業城 吳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