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業銷售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眾所周知,近幾年來,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都在為環保而努力著。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然蒙上了層層霧霾。正因為在這樣一個大氣、水、土壤污染日益加劇,自然資源日益稀缺的情形下,我們的環保已經到了必須徹底治理的時候。黨的十九大最新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然而在環境整治的這五年里,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環保和經濟發展的天平似乎逐漸失去了平衡,今年尤為顯著。
眼下,環保風暴可謂席卷了全國,隨著最嚴新環保法的實施,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一些中小型企業紛紛倒閉破產。筆者身處建材市場的這一年,雖然身處環境是整個市場經濟環境的冰山一角,但是也感受到了今年比起往年來商戶的銷售情況明顯下滑。究竟環保對市場經濟有何影響,為此筆者走訪了數家建材市場各行業的商戶,了解情況后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成本上漲,利潤下降。
據了解,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大,大多數行業的成本都有所上漲。
其中燈具行業微漲,約5%-10%不等,電纜電線、pvc管道接頭、窗簾等行業漲幅為10%左右,家具、櫥柜、衛浴等行業漲幅較大,大約為15%-20%。
筆者走訪的商戶中,有9成商戶紛紛表示今年受環保的影響導致成本漲了又漲,有些行業的進貨成本從年初到年底都漲了近四次了。問其成本漲的原由,主要就在于原料價格的上漲。如電纜電線、窗簾、衛浴行業涉及到的金屬原料,家具、櫥柜等涉及到的實木材料, pvc管道接頭涉及到的塑料等這些原料看漲,另外隨著運費、人工費、包裝費的增加,成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加之互聯網的沖擊和價格的透明化,導致銷售利潤下降,實體店商戶今年可謂是舉步維艱。
二、貨源驟減,貨期延長。
從去年開始,環保督查在全國轟轟烈烈的搞起來以后,不少行業陸續出現貨源緊缺甚至訂不到貨,好不容易訂到貨卻要等上大半個月,今年尤甚。據了解,建材市場不少商戶都有碰到過因為訂不到貨抑或貨期過長而導致退貨的情況。而經多家采訪,筆者得出了以下幾個原因:
1、最嚴環保法下,不少中小型企業面臨關停整頓。衛浴行業的一位老板說到:“前段時間一位顧客定了幾個浴柜,尺寸什么的都量好了,錢也算好付掉了。結果過了半個月廠家倒閉了,聯系其他廠家都做不了,只能聯系顧客退貨。但因為時間隔了很久顧客肯定不高興,道歉了多次才諒解呢。”“唉,主要今年環保一搞,很多中小型企業都倒閉了,你看前段時間黨灣數家衛浴廠關停倒閉。”
2、最嚴環保法下,部分貨源限產甚至停產。“現在訂貨也不好訂了,有些顧客看好的還不一定有,有的也要等很久因為限產。”一位燈具行業的老板娘說到:“好不容易做了一單生意,結果顧客要的貨停產做不了你說氣不氣?”
歸根結底,今年的環保督促以推進“散亂污”企業集群整治,關停整頓,限產停產,使得上游企業生產量減少,成本上漲,從而影響到下游企業需求量減少,貨期延長。
三、外來人員減少,消費力度降低。
自去年杭州成功開展G20峰會以來,杭州經濟一片大好,市民素質也提升了不少,不愧是幸福感滿滿的一座城市。然而當你走在街上,你會發現,雖然空氣清新了不少,但不知何時熙熙攘攘的街道已變成了偶有幾個人走過的空曠感,看到最多的還是那來來往往的車輛,總覺得少了點人氣。而今年筆者身處建材市場也感受到了一股“冷清感”。來來往往人潮擁擠的場景已然不在,那些人都去了哪里?“我是做五金批發的,今年特別能感受到。來我這批發的很多都是外來人口,然后在當地村鎮上開五金零售店的。今年來的少了,拆遷使得沒地方租,抑或租金上漲,再加上進貨成本上漲,很多店已經開不起了,他們只能回老家發展。”一位五金批發行業的老板娘對筆者講道:“去年峰會一開已經走了一批,加上今年環保影響,不少廠關停使得不少外來人口失業,平時走在路上應該都能感受到吧?”外來人口的減少,一定程度影響了消費力度,消費力度下降也是在所難免的。
綜上所述,環保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經濟和一大批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環境。健康有了,青山綠水有了,一批人卻要餓死了,那么科學發展觀也失去了本質意義。其實健康與生存同樣重要,所以以市場為載體的銷售行業該如何在環保下發展,筆者有了以下見解:
一、改變銷售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單一的銷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消費需求。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國家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環保措施,在兩面夾擊之下,市場銷售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改變現有銷售模式迫在眉睫。
然而讓現有市場商戶摒棄實體銷售轉戰互聯網平臺銷售,顯然是不可取的。且電商發展至今已經處于飽和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弊端也顯露了出來:一方面是用戶飽和,流量紅利逐漸萎縮。另一方面是傳統線上購物的體驗始終不及線下購物,尤其是在服務需求日益重視的現今。
因此,新零售模式由此誕生。市場商戶可以根據現今的銷售趨勢,逐漸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做到線上服務、線下體驗的新型銷售模式。而在這個講究質量、速度的時代,當新型銷售模式成熟時,商戶可以自建物流團隊,讓顧客第一時間收到商品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提升產品檔次,打造自主品牌
商戶應該始終秉持“做大”、“做強”、“做優”的發展理念。拿破侖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的,商戶應該始終堅信并拿出實際行動來采取一系列措施才不會被時代的潮流淹沒。
就建材市場的商戶來說,首先要積極參與轉型升級。企業銷售的產品遠比個體戶銷售的產品更讓消費者放心。企業也更愿意跟企業合作共贏。
其次,提升產品的質量跟檔次也是必要的。據了解,在電商與環保夾擊下,唯獨走中高端產品的商戶受到的影響最小甚至沒有。筆者走訪了幾家以銷售中高端產品的商戶,其中一位專賣中高端窗簾的金總這樣說到:“我們主要銷售的是中高端產品,電商,環保對我們的影響可算是微乎其微的。為什么呢?因為電商的主要群體不是追求生活品質的消費者,環保本身就是要求企業商戶生產銷售綠色安全的產品,而我們所銷售的就是這類產品。因此對于我們來說,環保不影響我們反而對我們有利。”生活品質,健康安全是未來的趨勢,商戶提升產品檔次刻不容緩。
最后,打造自主品牌,提升銷售優勢也是必要的。在各類市場上,從來不缺乏商品。琳瑯滿目,五花八門。那邊賣的,這邊也有賣。這樣的銷售,一半靠地段,一半靠引導。而打造自主的品牌,可以讓你的產品獨一無二,只此一家。當然打造自主品牌也要結合市場,研發,建設,推廣,互利共贏,這是一條市場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提升環保意識
據了解,現在更多的消費者去買商品都會問及產品是否綠色、安全、健康。綠色經濟帶動綠色消費,由此可見,未來的趨勢肯定不再是打價格戰,而是比誰的產品更優質、綠色、健康、安全。尤其是自國家出臺環保政策,大力整頓臟亂差企業的決心來看,與環保掛鉤的產品應該會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此,不管是企業,商戶還是員工,都應該樹立起環保的意識。
2017年的建材市場似乎籠罩在環保風暴的“陰霾”下,有點喘不過氣來。但是如果將眼光放的更長遠些,我覺得在采取一系列順應時代潮流的措施下,未來的市場經濟,零售行業還是會蓬勃發展下去的!
建材市場 馮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