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云:苛求極致,為圓市場發展夢傾盡所有
苛求極致,為圓市場發展夢傾盡所有
——記優秀轉業軍人、杭州市蕭山區商務局調研員、蕭山商業城管委會原主任蔣建云
披上一身戎裝,告別綠柳花紅,涂上一臉迷彩,踏上一條崢嶸,砸碎了柔弱,肩起悲傷與光榮……歌詞里那段柔情歲月,留與誰訴說?
蔣建云,曾經是一名軍人,沒錯,22年的歲月磨礪了他堅韌的毅力與倔強的性格——榮立4次三等功,10多次受到嘉獎,并多次被軍以上及師團評為優秀基層主管、優秀保衛干部、優秀紀檢干部等,1985年在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為全國邊陲優秀兒女掛獎章活動中獲銅質獎……
如今,脫下戎裝的他,依舊對自己嚴格要求。
記得曾有媒體如此形容他:這是一個純粹的完美主義者。或又換言之,他對人對事都苛求極致。
譬如,一股與生俱來的沖動,將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與己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上面,努力去改善它們,盡量使其完美,樂此不疲。
蔣建云將這種勁頭用在了對蕭山商貿市場的建設發展上。自2000年轉業到地方后,就開始在蕭山市場園區和農批市場開發建設中嶄露頭角,2005年成功開市后,開始分管商業城工作,自此與商業城結下了不解之緣。2007年新的體制調整后,擔任蕭山商業城管理委員會主任、書記,使他又踏上了一條追求極致的征程。
都說人生因夢想而厚重,蔣建云的夢在這片天地通過汗水與心血堆疊,打造完美主義者心中的理想國。
臨危受命抒壯志
1992年,錢塘江畔崛起了一個繁榮的市場,造就了一座充滿商業氣息的專業市場——蕭山商業城。
誰也不曾想到,蕭山城東,這塊沉寂荒蕪的洼地,如今已成為欣欣向榮的投資熱土,經商淘金的聚寶盆。
蔣建云告訴筆者,他管理蕭山商業城已近11年。聊天過程中,你能感受蔣建云對工作充滿激情,思維也相當活躍,時常有新想法從他腦子里冒出來。
身邊的同仁對其的評價是:做一行就愛一行,愛一行便專一行,不讓自己留有半點遺憾。在部隊22年,留得一身凌然正氣,再加上性格里的那點倔脾氣,讓人想起一位安靜的夢想家、奶酪蛋糕工廠的CEO大衛·歐弗頓——完美主義者的典型代表。
事實上,2000年,從部隊轉業的蔣建云本可“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但一想到今后“一杯茶、一張報紙”的生活常態,內心很是不安。
那年,蔣建云正好40歲,從部隊副政委崗位轉業到杭州市蕭山區貿易局做副調研員(后改任局黨委委員)。“如果60歲退休,我有近20年的時間去工作。”蔣建云覺得如果把這20年都荒廢在“茶水”間,將是對自己極大的浪費。
于是,不安于安逸現狀的蔣建云向局長說出了這個想法,“請求到一線做具體工作,不要把自己當作副處級干部。”就這樣,他到了杭州蕭山新世紀市場園區開發管委會,從征地拆遷開始,到工程建設,招商隆市,成為開發園區的副主任、總經理,再到區市場建設管理辦公室任副主任、委員、機關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7年。
懷抱完美主義理想,蔣建云自彼時踏上的就是一條看似繁花似錦,實則挑戰重重的冒險之旅。
2007年,蔣建云主政蕭山商業城,可謂臨危受命。由于建造年代的久遠,商業城老舊的硬件設施,成了發展的阻礙。獨有的“大市場、小社會”的模式,也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2007年之前,蕭山商業城每年都要發生十幾起大大小小的火災,安全隱患令人擔憂。臟亂差的狀況也尤為嚴重,那時商業城的交通十分擁堵,‘出租車都不愿意載客來’。”一位經營戶回憶說。
“兩頭冒尖”是蔣建云對蕭山商業城的高度概括。“盡管目前市場的成交額依舊很高,仍然供銷兩旺,但市場因年代久遠在硬件方面的‘先天不足’,隨著時光的流逝,已越來越成為制約市場發展的一個瓶頸。”他告訴筆者。
蕭山商業城的現狀讓他意識到提升改造勢在必行,但改造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自蔣建云主管蕭山商業城后,對別的地區的市場進行學習調研。幾年來他幾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機關部門,他笑言自己對事業的執著勁,像極了祥林嫂,逢人便說:“商業城必須改造提升,走轉型升級之路!”。
赴湯蹈火興城邦
為了打造心中的“理想城邦”,蔣建云做了很多工作,譬如對現實問題的深刻剖析,對未來藍圖的大膽描繪。“老舊式市場、傳統式市場與產權式市場,是蕭山商業城現狀的最好濃縮,要改變現狀,就必須從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上下苦功夫、深功夫。”
在不進則退的變革時代,蔣建云和大家做了不少努力。2007、2008年,蔣建云帶領他的團隊重點搞整治,以環境優化為主。2009年開始謀劃長遠發展,圍繞“解難題破瓶頸,保安全促暢通,擴消費保增長,打品牌謀發展”的思路開展工作。
蔣建云的耕耘之路,走得并不輕松。
“蕭山商業城位于鬧市區,又是一個老市場,始終面臨著管理難、難管理的問題,尤其是交通‘兩難’和消防安全管理難等問題突出。”蔣建云說。
蔣建云每年都會尋找一個主題,循序漸進地對商業城進行整改,打造良好的購物環境。2008年,首先開始整治廣告,改變了原先臟亂差的格局。與此同時,面對交通的“兩難”問題,他創新管理舉措,采取經濟杠桿調節和責任承包等方式,要求管理者多與經營戶溝通,讓他們把車停放在周邊地段,將商城中路的停車位讓給消費者,一下子增加了好幾百個停車位,緩解了交通難題。
然而,更為危險的消防隱患問題擺在了蔣建云的面前,市場一旦發生火災,將對經營者及消費者的人身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為此,他夜不能寐,下定決心對消防安全設施進行整治,掐滅這根“導火線”。
2007年以后,蔣建云經過實踐摸索,總結出一套“先天不足后天補、硬件不足軟件補、設施不足管理補”的市場管理理念,作為一種企業文化,入腦入心,轉化為全體管理者的行動指南。
這些年來,蔣建云帶領自己的團隊通過開展消防安全演練,加強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和對消防隱患的專項治理,并投入資金加大消防設施改造,增加消防設施配備,進一步增強了商業城消防防控能力,使蕭山商業城火災逐年減少,到了2011年就已經降為零火災了。
蔣建云說:“這幾年,蕭山商業城消防隊堅持天天操練,每個晝夜對市場存在的隱患進行一戶一戶排查,發現苗頭,及時根除;雖然蕭山商業城零火災,但對外出警每年都會有一百多次。”
“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因此,消防安全工作是市場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每次例會中蔣主任必提的內容。”蕭山商業城管委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盡管交通和消防安全情況變得越來越好,但只有緩解、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老舊”蕭山商業城欲脫胎換骨前路漫漫。蔣建云告訴筆者,“多年來,為謀劃轉型升級、提升發展之路絞盡腦汁、反復論證,探索一套上下都可接受的方案。比較可行的設想是---‘拆一塊,建一塊,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滾動提升’。而為了提升改造的順利進行,蕭山商業城將結合杭州火車南站擴容建設和城中村改造,逐步打造與鐵路南站樞紐相配套的商娛一體化新型商業業態,將購物與娛樂相融合。”同時,還與新農都等相關市場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在蕭山市場成交額超千億的目標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像他這樣真正做到把單位當成家的不多。”蕭山商業城管委會工會主席潘建民感慨地說,“難得見過蔣主任主動休息的時候,即便是雙休日也常會見他待在辦公室處理公務。”
“有時半夜睡覺時突然有了個新的想法,就會起身記在本子上,以免自己忘記。”家人對此也早已習以為常。這就是他認真工作和強烈責任心的寫照。
蔣建云的辦公桌前有塊小牌子,上面寫著“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他說,憑著黨性、憑著良心工作,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
殫精竭慮筑品牌
這里,擁有五金、建材、燈具窗簾、百貨、副食品、服裝、糧油、家電、床上用品、機電、電子等15大專業市場,氣勢恢宏;這里,6000余間各類辦公和營業用房,3200多家市場經營戶,3萬余從業人員,2015年實現商品成交額260多億元,保持高位運行態勢;這里是浙江省政府重點扶持的28大市場之一,市場商品輻射整個周邊地區,部分商品銷往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各地……
光環籠罩下的蕭山商業城,蔣建云為其勾勒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商業城有著如同‘一個大百貨市場’的優勢,如何將其打造成永遠屹立不倒的大型綜合性商貿城?在于品牌建設。”
記得一段描述品牌的話:與其說“品牌是產品的靈魂”,還不如說“品牌是生產者建筑在消費者大腦中的圍墻,這道圍墻一旦形成就神通廣大,就有了生命力,能夠獨立存活。”當蕭山商業城以“大品牌”的形象在消費者頭腦中生根發芽時,便有了可怕的生長力。
蔣建云2008年開始著力打造“四個品牌”,即商品品牌、經營品牌、服務管理品牌、大商城品牌。“我們要做的就是引進優勢品牌,打造自主品牌,提煉管理品牌,鞏固大商城品牌。通過舉辦美食節、購物節等活動平臺,進一步拉動消費需求,從而深化全城上下的品牌戰略意識,做大商業城品牌形象。”
品牌建設如火如荼,轉型升級亦刻不容緩,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讓蔣建云胸中自有乾坤。
在這樣一個百舸爭流千帆競的時代,蔣建云不僅注重線下品牌的打造,更致力于線上品牌的推廣。面對電子商務來勢洶洶,傳統專業市場原有的功能優勢受到了不小的挑戰,蔣建云想的卻是,這是一種趨勢,傳統市場不應與其硬碰硬,而是要形成“新舊結合”的優勢——既保留傳統現貨交易的可靠性又開拓網上交易的便捷性。
事實上,早在2009年,在商業城開業17周年的日子里,便已擁有便捷交易模式,以全新的網絡平臺為載體的商業城網上市場似乎表明了蕭山商業城打造本土淘寶網的決心和實力。這幾年通過線上線下的運作,使商業城的交易額年年有上升。
蔣建云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商業城的品牌建設和創新發展”。
金戈鐵馬為轉型
管理商業城這些年來,蔣建云把“機關為基層服務、黨員為群眾服務、市場為經營者服務、全城為消費者服務”貫穿于管理服務的全過程。堅持群眾路線,把經營者、消費者作為衣食父母,以服務為天職,想經營戶所想,急經營戶所急,搭好平臺保增長、打好品牌謀發展。
這離不開蔣建云完美主義的情愫追求。在踐行著理想的過程中,他深知任重而道遠,面對千頭萬緒的事務,紛至沓來的煩惱,百感交集,始終沒有輕言放棄,更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他將《詩經》里“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訓導告訴自己及管理團隊,力爭每一步都走得扎實穩健,每一環節都更加富有成效,竭盡全力為商業城提升發展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當你看到一個企業成功時,那是因為有人曾做出了充滿勇氣的決定。”當你看到蕭山商業城如今的活力與激情,會情不自禁聯想起蔣建云“挑燈夜戰、挽起袖管、滿是汗水的身影”。
盡管類似這樣的道路上充滿了障礙,但是那些已經獲得成功的人的內心中有著指引他們的羅盤:深度扎根的價值觀已經結晶,引領著他們取得切實的成果。入圍2007年中國十強品牌市場,2008年全國十大工業品交易市場……2015年中國市場百強,2016年“十二五”浙江省商貿百強企業。蔣建云認為,這是商業城全體干部職工和商戶務實奮進、努力拼搏的結果。
講起商業城的未來規劃,蔣建云信心滿滿——立足商業城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前市場遍地開花、同質競爭激烈以及經濟大環境乏力的復雜局面,致力于探索一條適合商業城發展的創新之路。
為打造夢中的商業王國,蔣建云傾注了太多心血。“百年老店”究竟要從何做起?他認為,要從打造一支高素質隊伍開始,綜合起來就是要以“三新四創五表率”為工作目標與要求。即黨員隊伍要有新風貌、服務管理要有新舉措,重點工作要有新突破;創一流班子、創一流業績、創一流服務、創一流環境;做創業創新的表率、做團結干事的表率、做無私奉獻的表率、做遵章守紀的表率、做勇挑重擔的表率。
用心做事、用命拼搏;百分百投入、全身心付出;多奉獻、少索取;不求當多大官,只求為老百姓做實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不求金牌銀牌、只求群眾口碑;不圖名不圖利、默默耕耘、任勞任怨;遇逆境永不言敗!越挫越勇!要積極地分析情況,做出正確的反應,而不是怨天尤人,如是等等,不僅是蔣建云“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準則,更是他“完美主義者”形象下的嚴格自律。
辦公桌上的全國市場領軍人物、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等獎牌,2008年蕭山商貿品質獎頒獎晚會上與中央電視臺著名記者白巖松訪談的照片……這些正是最好的體現。
面對日后種種挑戰,好似巴金所言:我有手杖可以打擊猛獸,為了得到我所追求的東西,我愿與猛獸搏斗。或許這是真的,只要一個人還有追求,他就沒有老。
當然,就是這樣一個執著追夢的完美主義者亦有感慨,心懷遺憾。蕭山商業城的規劃藍圖尚未真正實現,他卻受年齡體制的限制,不得不退下火線。蕭山商業城的未來發展,將成為他日后最深的牽絆。
或許,不完美的,才叫人生。且不論明日如何,蔣建云所作出的貢獻必將在蕭山市場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編注:本文被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英雄無悔·軍功章上的榮耀》(2017年6月第1版)采用。人物事跡還先后被刊登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道路》——蔣建云:苛求極致 至善至美(2014年7月)、浙江省《市場導報》——蔣建云:用心打造蕭山商業城(2012年5月)、杭州市委機關刊物《時代先鋒》——蔣建云:苛求極致 至善至美(2014年12月)、蕭山《強者之歌》——蔣建云:純粹的完美主義者(2013年12月)、蕭山區委刊物《品質蕭商》——蔣建云:蕭山“金名片”的幕后力量(2015年10月)等各級報刊雜志上。